《社会工作实务(中级)》的考试题目为5道主观题,题型为4道案例分析题和1道方案设计题。考试时间两个半个小时,每道题平均用时为30分钟。
如何备考中级实务,一是做好答题训练,熟悉答题方式;二是找准考试要点,记忆关键词汇。在答题训练方面,通过做题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词汇和语句。在对试题类型、答题方式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看教材,梳理每一章的核心知识点,提高备考效率。
正确快速的审题是中级实务答题的关键,也是答题不跑题的核心。许多考生审题时无法将提问与案例内容联系起来,表示“看不懂案例的意思”、“不知道怎么结合”。针对这种情况,笔者总结两个审题诀窍,帮助大家提高答题准确率。
(一)找到案例中的“负面词汇”
案例分析题的第一类提问,如“案例中的服务对象面临哪些问题”、“本案例中服务对象有哪些需求”、“案例中的需求类型”、“案例中的问题类型”,这样的提问是考察我们对问题的评估能力。
面对这类提问,可以在案例中对应寻找“负面词汇”。因为案例出题要描述一个人、一个家庭或一个社区的问题时,书面语言通常会用“负面词汇”来表述。案例中常见的“负面词汇”,如“经济困难”、“心情低落”、“环境差”、“缺乏参与”、“没有服务”等,这些服务对象有问题的字眼就是我们的审题点。
做题时,案例几乎与每个“负面词汇”直接关联,只要把这些“负面词汇”圈出来,就容易快速找到题点。一般来说,有几个“负面词汇”,这个提问就会有几个答案要点。
(二)找到案例中的“介入动词”
案例分析题的第二类提问,如“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取了哪些**的方法”、“本案例体现了**工作的哪些特点”、“遵循了**工作哪些原则”、“运用了哪些技巧”、“完成了哪些任务”、“案例中从哪些方面推动了**服务”等。
面对这类提问,可以在案例中对应寻找“介入动词”。因为案例出题要描述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,提供了哪些服务,就要用“动词”来描述社会工作者的介入。常见的“介入动词”,如“开展了什么服务”、“联动了相关部门”、“成立了什么小组”、“完善了什么机制”、“提供了什么建议”、“邀请了谁来分享”等,这些就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工作。
做题时,案例中每个“介入动词”都与此类答案有关联。可以先把这些“介入动词”圈出来,然后结合提问进行回答,有几个“介入动词”,答案一般就会有几个答题要点。
(三)案例分析的审题练习
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看如何使用“负面词汇”和“介入动词”找到答题点:
2024年第二题(案例分析题,20分)
题目中“社会工作者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”这个提问,问的就是社会工作者进行了哪些介入,因此要在案例中找到“联动……,定期清理……,改善社区卫生环境”“为儿童提供安全、健康的活动场所”“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服务”“鼓励儿童为社区事务建言献策”这样的服务内容。这些内容就是社会工作者实施服务的要点,结合提问就可以从“环境方面、场所方面、服务方面、参与方面”进行答题,这些就是答案要点,基本与书上标准答案接近。
(四)方案设计题的审题练习
基于“负面词汇”“介入动词”找到答题点,方案设计题在此基础上,与案例分析题的区别是要结合理论对提问进行正确分点:
方案设计题近年来的提问方式一般为:“依据**理论,设计**方案,只需列出理论假设、服务目标和服务内容”,所以依据题意首先是对该问题进行分点:“1.理论要点;2.服务目标;3.服务内容”。在这里要注意,服务目标和服务内容应该怎么写?一般来说,服务目标和内容来源于要解决的问题,就是“负面词汇”,但是方案设计题还要“依据……理论”,所以需要结合理论进行答题。
近几年方案设计题的案例或提问中会给出相关理论要点或分层点,在考试中要做到理论与实务结合,即答案要包含理论要点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,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把理论点写出来,同时也要结合案例进行描述。
经过答题训练,大家会发现记忆理论要点非常重要,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。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了快速记忆要点的方式:
(一)根据教材目录,逐章罗列要点
首先要记住教材15个章节的名称,如第一章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、系统理论、生态系统理论、优势视角”四个理论。
其次要看理论描述中有没有如“1.2.(1)(2)”或者“一是,二是”这样的分点描述的段落或者关键词,要把这样的关键词摘录出来,抄在本子上。
最后逐章寻找“理论”和“特殊做法”并摘录,如第二章“接案的任务”“基线测量”,第三章“个案管理,紧急儿童暴力事件中的危机干预”,第四章“社会学习理论、社会联结理论”等,依次逐章摘录名称和要点,就可以把整本书浓缩成几页纸的要点和关键词。
(二)观看摘录要点,使用回想记忆
逐章摘录要点后,就会对整本教材的要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。针对这些要点,该如何记忆呢?可以使用回想记忆法,看到一个要点,不要去盯着书背,而是在不看书的情况下问自己“如果考到这个要点,我能写出什么”,如果答不出来再翻看教材,并且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要点默写出来,检验是否记住。
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反复记忆,可以逐渐掌握整本教材的要点,尤其在考前可以快速检验自己的复习进度,做到精准备考。
2025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在沿用2018版考试大纲的基础上,增补了以下内容:
根据考试大纲增补内容要点分析,梳理出三个社会工作实务的重点方向,据此考生可以关注的考点如下:
一是“三新”组织要点: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。考试内容可重点关注:第十五章“企业社会工作功能”“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”“劳资协调技术”的内容。
二是基层治理要点: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,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。考试内容可重点关注:第十三章“社区社会工作特点”“促进社区融合”“社区优势劣势分析”“资源链接方式”“推动居民参与”的内容。
三是志愿服务要点:志愿服务社会参与率、活跃度大幅提高,全社会责任意识、奉献意识普遍增强。考试内容可重点关注:第二章“间接行动策略”的全部内容;第十三章“居民能力建设”“建立社区支持网络”的志愿者相关内容。
备考《社会工作实务(中级)》,首要是做好答题训练,大家可以通过反复作答2—3年的考试真题,熟悉答题方式,做到“懂审题,会答题,能写句子”,如果出现写不好的情况,就要背诵一些常见答案。其次是逐章记忆要点,如第十三章“社区社会工作”是每年必考的章节,这章要重点学习,其他章节在时间较少的情况下,可先记住章节里的理论要点,如果不掌握理论要点,是很难通过自行总结的方式获得高分的。